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新闻中心

文明祭祀从我做起!

文章出处:原创 发表时间:2020-04-01

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。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,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。

在古代,春天里的这个节日,却显得尤为重要,是千万不可以辜负的节令,而我们从古代留下的许多文物中,也都看到了古人对清明时节的重视与珍惜。


汉 铜鼓形贮贝器


可以理解为古人的存钱罐,是早期以贝类为交易货币时使用的存储容器。这件贮贝器来自云南晋宁石寨山,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古滇国的作品,上面刻画有上仓图、祈年、播种等内容。



汉 画像 砖 播种图


到了秦汉时期,除了沿袭前代的迎春习俗,上至皇帝百官,下至平民百姓,皆要出门踏春,皇帝最先做表率,要劝农“春行”,并祭祀土地,祈求风调雨顺。这件贮贝器上的纹饰,就为我们再现了一系列播种、祈年、祭祀的场景。而且这类春耕播种的,描绘农桑的图景大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文物上。


《清明上河图》


如果说到一幅和清明相关的名画能够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的,北宋画家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应该首当其冲,这幅作品以长卷形式,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,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,反映了汴京城的繁荣,也真实写照了北宋城市经济情况。但古今学者对这幅长卷的名称历来多有争议,有持“清明节”观点的专家学者,比如已故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等。但同样有人根据画作中准备过冬的木炭,石磙子、扇子、西瓜、服饰等考证研究,认为是画的秋景,清明应有汴梁城坊市布局中的“清明坊”之意;同样有专家持“清明盛世”观点,认为“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,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,清明即政治清明。”


2020年的这个春天与往日的格外不同,因为疫情的缘故各地都推崇着......

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


一、珍惜生命健康,倡导安全祭扫。做好自身疫情防控,是对家庭、对社会的最大责任,更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。很多殡仪馆、公墓、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,继续暂停群众现场祭扫服务和集体公祭、骨灰撒放等聚集性活动,希望广大市民增强安全意识,理解、支持和遵守有关规定,不组织、不参加聚集性祭扫活动,防止疫情扩散和反复。

二、转变思想观念,倡导文明祭扫。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,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祀方式,不在路边、广场、小区、树林、草坪、建筑物等场所焚烧纸钱、冥物、燃放鞭炮。广大群众可通过家庭分散追思、家庭悼念、网络祭祀、书写寄语等形式祭拜,不现场祭拜、不踏青祭拜。劝导在外地的亲友不要返乡祭扫。

三、发扬传统美德,倡导节俭祭扫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“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孝老”的传统美德,树立厚养礼葬的新观念,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,离世祭祀不攀比。坚持移风易俗,倡导生态安葬、从俭办丧、节俭祭扫,不搞封建迷信,摒弃陈规陋习,反对奢靡之风,让逝者欣慰,让生者无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