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新闻中心

作为普通人,我们去博物馆究竟看什么?

文章出处:原创 发表时间:2019-07-18


近年来,“文博热”强势爆发,已成为让人不能忽视的现象级文化。越来越多的人在这股热潮之下,走进了博物馆。除了少数“骨灰级”的文博爱好者,可能大多数人是近几年才开始“入门”。

 

调查数据显示,平均每月都会走进博物馆的馆虫仅占参与调查网友的6%,观众的逛展时间大多集中半天以内。自不待言,中国人从前去博物馆的次数的确不多。一项数据显示,中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,在欧美国家,这个数据是一年去3-5次。对于这个现象,知乎上有一条网友获赞数最高的回答是这么说的:

 


 

显然,这条3年前的回答不足以成为我们现状的注脚,但它多少反映出一些问题,比如文艺素养氛围不足。如果想知道国人为啥不爱去博物馆其实很简单,每个人的答案不会千篇一律,但多少会有一些共性:在博物馆里不知道看什么,不明白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。

 

 

从繁杂的生活里暂时抽离出来

 

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无疑是古人如何快马加鞭都无法企及的,这样一种追求快速、高效的社会氛围让现代人产生了更多的压力与焦虑,可面对一张又一张的现实账单,现代人只能选择继续埋头苦干。

 

参观博物馆不是解压的唯一选择,但绝对算得上优质的方式。当我们面对着那些穿越时间的轨迹,承受着千百年风雨,来到我们跟前的,那些静默而厚重的历史文物,我们总能获得一份平静与安宁。它们安分守己,从不要求我们给予,看到它们,我们就忘却了公交车、电梯显示屏里喋喋不休的循环洗脑的广告,忘却了嘈杂纷扰的城市大道,忘却了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,以这样的方式从繁杂的生活中暂时抽离,也是一种幸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历史是一面镜子,在博物馆中看到自己

 

历史是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老师。它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,正确认识昨天、精准把握今天、努力开创明天提供了基本遵循。

 

每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,每段历史都是一面镜子,映照千年,人类的发展历程,古人的历史足迹,文化故事,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,我们从博物馆中获得启示,然后继续前行。因此,作为普通人应该明白,博物馆是供我们思考过去,探索将来的去处。

 

 

在博物馆IP热火朝天的现在,我们很难去评判每个人参观博物馆的具体原因,但我们知道,其中不乏由消费、虚荣心、“时尚”等观念作祟之下产生的网红打卡、娱乐消遣的心态。博物馆热促进文化传播,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,完成社会赋予的教育职能固然是好事,可如果因博物馆过度娱乐化使我们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,我们又要何去何从?正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: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,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。

 

 

 

看不懂就不要去?

 

很多人认为博物馆里的东西专业性太强,对普通人而言,有一定门槛,不能看懂,容易让人对博物馆失去兴趣。一些人认为自己不能像别人那样欣赏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艺术品,从而对博物馆望而却步。

 

可事实上,每个人都是初学者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通晓一切。就像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陈同乐所说的那样:大概有一多半的观众是看不懂博物馆展览的。因为博物馆的展览都是专家评、专家写、专家做,呈现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具有专业门槛的。现实中至少一多半的观众受知识面限制并不能真正看懂博物馆展览。

 


另外,他还说:观众没必要非得看懂展览。我自己做了一辈子展览陈列设计,但是坦白说,很多展览我自己都看不懂。隔行如隔山,我不是历史学家,我也不是考古专家,我也不研究器物,我是搞设计的,我怎么能看懂博物馆展览里所有的东西,观众看不懂博物馆展览,太正常不过了,更不用因为看不懂而惭愧,况且“看不懂”,并不妨碍你到博物馆来。

 

的确,一本优秀的著作人们可以反复阅读学习,像博物馆这样涵盖广泛的百科全书,我们何不仔细鉴赏和品味呢?